瞭望東方周刊澎湖民宿第12期封面
  失聯MH370
  截至2014年3月21日零時,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仍然處於“失聯”狀系統傢俱態。在此期間,傳聞此起彼伏,真相撲朔迷離。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在澳大利亞附近海面“發現線索”。
  顯然,無論結果如何,“迷航MH370”都可以看做是一起有著複雜內涵的國際事件。《瞭望東方周刊》西服獲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相關人士及部門已就其中值得關註的重要問題向中央提交報告,涉及外交、國防等諸多領域。
  事發國政府在信息發佈上的混亂、矛盾和支票借款出爾反爾,已經助長了圍繞MH370航班失聯的種種猜測推論。《瞭望東方周刊》刊發本組報道,希望對MH370搜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科學解答,從而幫助讀者捋順此事件的基本脈絡。
  MH370事件中的汽車借款防空安全
  馬來西亞的防空對象一是北方的中南半島,二是南部的馬六甲海峽,恰恰都是MH370曾經掠過的區域
  文 | 山旭
  雖然澳大利亞海事安全局在2014年3月20日公佈了疑似與馬航MH370有關的物體衛星圖像,但這架航班的真正下落以及自3月8日失聯後的遭遇仍然是一個謎團。
  外界對於馬來西亞政府存在多種猜測和指責,其中一個問題是:即使MH370關閉了空聯設備,該國防空體係為何在它幾個小時的“沉默飛行”中無所作為?3月16日,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山慕丁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專訪時再次強調,馬來西亞政府在MH370失聯事件中沒有故意隱瞞。
  畢竟實際情況是,MH370曾經飛臨的馬六甲海峽是全球最為繁忙的航路,從空中、水面到水下都屬於敏感區域。而在此之前,掉頭的MH370曾飛越馬來西亞北部,掠過一些城市上空。
  自“9.11”以來,民用航空器可對一個國家的領空和國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已經成為共識。特別在空軍主宰了現代戰爭後,空情對於世界各國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MH370事件至少是觀察這一地區防空體系的一個契機。
  如何發現“消失”的客機
  MH370失聯成為一起嚴重的防空安全事件,是從它在2014年3月8日凌晨失去與地面的聯絡開始。
  這裡所謂的失去聯絡,第一是不再進行語音通話,第二是關閉“二次雷達”系統,即所謂應答系統。
  “二次雷達”,也叫做空管雷達標識系統,即通常所說的ATCRBS。據相關專家介紹,在航空產業進入電子時代後,戰鬥機為了在空戰中使雷達進行敵我分辨,於是用特定裝置發射信息。
  除了在不明身份的情況下,避免向己方戰機開火;在多機混戰的情況下,主要用於追蹤敵方戰機噴射口的導彈,以通過敵我識別避免誤傷。
  這個系統引入民航後,其實際應用與軍用大體相當:飛機的應答代碼、高度、速度等經過轉化,在雷達上可以清晰地反映為帶有小標號、變化數字的簡單飛機狀標識。後來,它還具有防撞功能,可以對空域內其他處在同一系統的飛機進行預警。像“波音777”這樣的新型客機,可能還有更先進的二次雷達處理系統,能不斷比較飛機的高度和地面障礙物高度,一旦小於特定距離,就鳴音示警。
  具體負責這個信號收發的“二次雷達”,其天線一般在“一次雷達”上方,同步旋轉。事實上,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次雷達”、“二次雷達”就用高速計算機進行了結合。
  “二次雷達”由地面詢問和空中應答兩個系統組成,缺一不可。它的使用,大大方便了空管人員直觀地瞭解空域內飛行器的基本情況。其範圍一般在300公里以上,如有需要還可以由飛行員主動加強。
  一旦“二次雷達”失效,目標在雷達上就變成一個沒有任何標記的普通標識,也就是所謂“不明飛行物”。這時“二次雷達”和一般的“一次雷達”並無不同。
  “一次雷達”的工作方式比較簡單,通過高頻振蕩產生併發射無線電波,照射目標後產生回波,雷達根據被接收的回波測量出目標的位置和其他數據。
  這個問題其實已進入防空識別區的基本知識範疇:當一架普通民航進入某個國家的雷達區域---既包括一次也包括二次---防空機構不會對其進行干預,但是在雷達上可以清晰地顯示對方的基本情況。
  如果“二次雷達”無法顯示其基本信息,防空機構就會根據雷達信息進一步分析。
  有經驗的防空分析人員至少會判明對方的體積。在冷戰時期,美國、日本的防空情報人員可以發現正在進行戰略巡邏的蘇聯轟炸機。根據不同的飛行習慣,甚至可以判定某一機組的飛行頻率。這就像軍艦和潛艇的聲吶員可以“聽出”對方的型號。
  一些報道也曾描述了更先進的“自偵式”雷達:一旦有“二次雷達”無法識別的飛行器被髮現,會發出聲音進行警告,並通過數據庫進一步識別。
  馬來西亞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購買先進防空雷達。可能在2008年部署的“TRML-3D”防空雷達系統,是冷戰結束後西方推銷給東歐國家的主力產品之一。它也部署在阿塞拜疆,據說可以從那裡覆蓋伊朗境內300公里的範圍。
  不過,能夠跟蹤識別100個目標的“TRML-3D”,其實是一種可以快速部署的機動雷達系統,在事發時可能並未參與防空值班。而公開信息說,至少在事發地點有 相當於上世紀80年代水平的英國防空雷達運行,探測範圍大約300公里以內。
  事實上,馬來西亞的防空對象一是北方的中南半島,二是南部的馬六甲海峽,恰恰都是MH370曾經掠過的區域。像波音777這種大型客機即使進行躲避飛行動作,也很難在幾個小時內只如驚鴻一瞥般地被髮現。
  同時,馬來西亞皇家海軍在3月8日凌晨到早上8點最後失去MH370信號的幾個小時里,如果有軍艦在事發海域巡邏,也會發現幾百公里內大型航空器的信號。
  但是,目前人們的問題仍然是,對於擁有蘇30先進戰鬥機的馬來西亞而言,何以能使一架不明身份的大型飛機成功飛越本土。
  有人比喻說,如果在戰時,這相當於一架超大型的轟炸機自北方進入馬來西亞領空,持續飛行數小時後,穿越該國國土上空飛離。
  在此過程中,既可以投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可以轟炸多個地點。這種失誤對於一個國家的防空系統而言幾乎是無法容忍的。
  假如民航客機變得“不正常”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MH370飛抵馬六甲前至少通過了3處軍用雷達網。在擁有F18戰鬥機的馬來西亞西海岸巴特沃斯空軍基地,知情人士說:“監控人員並沒有留意雷達屏幕上的不明物體光點。”當時這個空軍基地的防空雷達和空中交通管制雷達上都有個光點自東往西平穩飛過馬來西亞,但4名監控人員既沒留心,也沒有彙報。
  換句話說,據目前報道,3個軍用雷達都應該發現陌生雷達光點,即使發現是MH370而且其航線與飛行計劃不同,但都沒有報告。
  歷史上與這種疏漏類似的重大烏龍,恐怕就是珍珠港事件:瓦胡島北部唯一的美國雷達站的指揮官認為,雷達上的光點群是轉場的美軍轟炸機,其實它們是日本飛機。
  但畢竟那時美軍只有一個雷達站,很難想象,今天3個雷達站會同時出現這種情況。
  顯然,在發現大型飛行器之後,地區防空指揮官---在馬來西亞應是皇家空軍北部地區的負責人,應同時做四件事:與民航機構再次核實,他們應該幾乎立即就會得到答案---有一架民航客機消失了;第二,上報馬來西亞國防部的值班機構,但在周邊地區平穩的情況下,這基本是一次備案性質的報告;第三,通過軍用通信系統呼叫這架航空器;第四,向處在值班狀態的戰鬥機發出警報。
  如果發現民航消失、呼叫沒有得到應答,最終的結果肯定是戰鬥機起飛對這個光點進行攔截和詢問。
  歷史上,曾經發生多起民用客機挑戰防空安全事件。
  1978年4月20日,編號為KAL902的大韓航空“波音707”客機從法國巴黎起飛前往美國阿拉斯加,它在北冰洋上空偏離航線,不僅進入蘇聯領空,而且飛向蘇聯在北冰洋的北方艦隊核潛艇基地。蘇聯的蘇15戰鬥機對KAL902進行了攔截,要求其降落未果。隨後蘇15戰鬥機向其發射導彈並有一枚命中,最終導致KAL902在蘇聯摩爾曼斯克市郊迫降,兩名乘客遇難。
  航班機長後來曾解釋,導致這次事故的原因是他的導航羅盤失效。他們也承認,曾收到蘇聯戰鬥機發出的迫降信號,但是沒有理會。
  KAL902事件發生5年後,大韓航空另一家航班因類似情況發生悲劇。
  當時這家航空公司的KAL007號波音747客機在阿拉斯加飛往漢城途中,又偏離航道飛向堪察加半島南部以及薩哈林島,“威脅”蘇聯的戰略彈道導彈基地。最終,KAL007被蘇15戰鬥機擊落,300多名乘客喪生。
  這起令人震驚的事件後來又曝出更加震驚的情況。事發時負責指揮的蘇聯遠東軍區司令特列奇楊科上將披露說,被擊落的其實是偽裝偵察機。
  無論如何,KAL007在這次事件中的表現一直引起極大懷疑。比如它再次抗拒了蘇聯戰鬥機的警告,而且有多次不同尋常的轉向、爬升,令蘇聯防空部隊認為它存在極大危險。
  1983年9月,英國的電視節目曾公開報道了獨立的英國國際民航特種研究局針對KAL007的模擬實驗結果。
  通過對27種不同技術故障情況的模擬飛行,證實不論波音747的導航系統存在何種故障和問題,都絕不可能出現這樣大範圍的航道偏離。
  這兩次蘇聯戰鬥機襲擊航班的事件,其背景都是冷戰時期美國不斷對蘇聯軍事基地進行偵查,促使蘇聯防空體系常年處於“敏感”狀態。而從客機偏離航線到蘇 聯戰鬥機開火,前後共約幾個小時。
  在“9.11”事件中,恐怖分子一共劫持了4架美國國內民航班機。在首次發現航班失聯15分鐘後,地面控制機構發現它偏離航線飛往紐約。又過了10分鐘,聯邦航空局將此情況通知北美航空防禦指揮部,其後共有十幾架攜帶導彈的噴氣戰鬥機起飛對這些航班進行攔截。
  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到,自上世紀70年代起,軍用雷達已經可以輕易發現進入敏感區域的大型民航飛機,並對其航線進行判斷。
  必須控制天空
  對於天空的控制能力,特別對於領空的控制能力,顯示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在民航領域,它由設備、制度、人才等一些要素形成;而在軍事防空領域,上述諸方面存在的任何一點縫隙,都可能被放大。
  對於具有全球行動能力的大國而言,瞭解關鍵地區的空情是走出領土、領海的第一步。
  2001年3月23日,美國、新加坡合作的樟宜基地第一期工程剛剛完工,美國小鷹號航母即率領眾多主力戰艦駛入,參加美國和新加坡為聯合改造擴建的深水航母碼頭舉行的盛大落成慶典。
  樟宜基地位於馬六甲海峽一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還希望在泰國烏塔堡海軍機場建立救災中心,並且重返越南金蘭灣。在涉及東南亞安全的澳大利亞,美國也在加強軍事存在。
  眾所周知,由於得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幫助,美國已經在西太平洋建立了完善的防空體系---它最早是用於應對蘇聯戰略轟炸機的。
  如果美國確實沒有關於MH370的空中信息,也許證明它在這個區域的控制沒有想象的那麼有力。特別是在撤離菲律賓的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和克拉克空軍基地後,美國在東南亞缺乏足夠完善的安全體系。從MH370事件目前透漏的信息看,馬來西亞政府對美國也許有所保留。
  MH370事件,再次顯示建立防空識別區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公佈防空識別區,第一是能否成功發現進入這一空域的航空器,其次是能否有效對其進行詢問和攔截。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國家防空情報自動化系統和指揮系統的考驗。從現在已公開的信息,人們似乎只能得出一個結論,在MH370事件中,馬來西亞既沒有發現、更沒有攔截這架非正常轉向的客機。
  對更廣闊的海域進行空中監視,是所有濱海大國國土防空的首要問題。事實上,建立防空識別區的國家大多經常對防空識別區邊緣進行巡邏。因此,在地面空情之外,具有遠程能力的戰鬥機和加油機、預警機都必不可少。
  此外,通常所說的“要地防空”必須得到加強。美國的做法是在華盛頓這樣的地區再設置防空識別區,進行更為嚴厲的空中管制。
  事實上,MH370搜尋至今對於防空領域的另一個重點問題是:假如有當事國飛機自馬六甲海峽或中南半島進入印度洋,在多大程度上會被髮現和監控?畢竟,由此到中東,是世界能源通道中最為重要的一段。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編輯:SN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f42kfxff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